寫生
在傳統底片,柯達為了呈現原色努力了上百年,從黑白到有顏色到追求鮮豔.寫實.
到今天仍沒有完美的方案,尤其是膚色.
人的皮膚在光線足夠下會透光,同時合併光在皮膚上的反光以及細毛對光線的干擾,這樣的顏色讓皮膚成為難以捕捉的對象.
同時呈現的媒材和捕捉的媒介都是另一個問題,當媒介轉化的越多次減損越多,比如光線到底片,數位底片在電腦的呈現,或是正片在光桌,接著底片的輸出,輸出後的媒材在哪種光線下,這些因素都是難以掌控的,也因此在傳統印刷上,顏色校正常常都是需要專業的人來做處理.
說回來油畫寫生,油畫寫生排除了中間所有的過程,因為油畫作品和對象在同一光線下,顏料在調色盤上可以混合到和對象完全一樣的顏色,也因此很多油畫作品百年以來那顏色仍然栩栩如生.當然顏料本身對光線的反應是不同的,但Rembrandt在400年前就用過疊色配合透明度模擬出真實皮膚的質感,至今仍能感覺到那皮膚透氣的樣子,不禁讓人讚嘆.
而同樣的問題也發生在拍攝油畫,在早上10點鐘的陽光下拍攝,色溫原本偏暖,底下的附圖是校正過後的,這些顏色探討的問題也重複說明了看油畫原作的那份感覺是難以取代的.
18'X24' Oil Painting on Canvas
3 comments:
這篇讓我想到學校的人體油畫課程
有一個問題想請教:
對象與油畫本身在同一光源下有助於調色,
那麼是不是不要特意去打光會比較好呢?
會這麼問是因為上課的時候,通常會在對象身上打上強勁的黃光,而作畫者與畫布則是在普通的白色日光燈下。
且我對調色有一定程度的障礙:p
同一光源是需要的,除非是特殊效果,比如刻意打冷色補光和暖色主光,電影常常都是這樣的效果,但這些額外的效果,感覺並不在於古典美的範圍內,當欣賞人體本身的膚色,那膚色本身就是美,沒有必要多加效果.
在貴兄的人體油畫課程,那可以說是個錯誤擺設.比如模特而身上打人造光,然後環境光是日光,或是相反都是會造成顏色錯亂的.就單論人造光都是千奇百怪.多數的人造光除了色溫的問題外,色彩上也多是斷層,很多顏色都看不見,其實Rembrandt用的燭光都還比大多數的人造光好的多.
建議到戶外做些風景的寫生,不過記得帶個白傘遮光,這樣畫拿到室內才不會太黑.
謝謝,你的解說終於解開我長久以來的疑惑。這邊的課程或許將人體當石膏像/靜物來處理吧,雖然強光可以讓新手看到清楚的立體感,但是我也感受到你所說的問題,在這之下作品通常很不協調的。
p.s.不需要說「貴兄」...我的年紀比你小
Post a Comment